2023年2月4日 星期六

太陽病(17)

 太陽病(17)
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太陽病,先下之而不愈,因復發汗,以此表裏俱虛,其人因致冒,冒家汗出自愈。所以然者,汗出表和故也。得裏未和,然後復下之。” 


“太陽病,先下之而不愈,因復發汗,以此表裏俱虛,其人因致冒,冒家汗出自愈。”


人患上風寒外感,醫者以攻下清熱治之而病不癒,再嘗試以發汗散寒法強發其汗,導致表裡俱虛;其人出現虛浮冒汗現象。

虛浮冒汗者,若能微汗出,則冒能自癒。


為何微汗出,則冒能自癒?


“所以然者,汗出表和故也。得裡未和,然後復下之。”


冒能自癒的原因在於表已正常,表恢復正常的原因在於裡已不虛。裡不虛,食滯於腸胃而導致裡未和,此時可再以輕瀉去其滯,則可令裡和。


*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太陽病未解,脈陰陽俱停,必先振慄,汗出而解。但陽脈微者,先汗出而解;但陰脈微者,下之而解。若欲下之,宜調胃承氣湯主之。” 


“太陽病未解,脈陰陽俱停,必先振慄,汗出而解。”


人因外感風寒所困,寒氣厥阻,導致脈陰(尺)、陽(寸)同時出現結代。必先提升其人體溫(振慄),令其微汗出,寒邪則去。


為何振慄是提升人體的體溫?


當人體體溫恆溫器被提升,如發燒的情況;人體體溫(血液溫度)在低於體溫恆溫器的情況下,為了要提升體溫符合恆溫器溫度,人體會出現惡寒、振慄的表現,來保暖和產生熱量,達到提升人體體溫的目的。


“但陽脈微者,先汗出而解;但陰脈微者,下之而解。”


甚麽是陽脈,甚麼是陰脈?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問曰:脈病欲知愈未愈者,何以別之?

荅曰:寸口、關上、尺中三處,大小、浮沉、遲數同等,雖有寒熱不解者,此脈陰陽為和平,雖劇當愈。”


以上【傷寒論】已給了解說。


“但陽脈微者,先汗出而解;但陰脈微者,下之而解。“ 當以解表為先。


陽脈為何微? 

這是這句話的重點。

陽脈微的原因在於陰脈微,陰脈微者,以其裡氣不足;故治病當先補其陰(裡)。中焦氣足,故能驅散外寒;表已解,再以調胃承氣湯調整脾胃,令被風寒所困之脾胃去其滯阻,恢復其氣機運作。


此類病者,若不先補其脾胃,以寒涼攻下為先,則裡更虛,導致表裡俱虛,出現“冒”的情況。


*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太陽病,發熱汗出者,此為榮弱衛強,故使汗出,欲救邪風者,宜桂枝湯。”


“太陽病,發熱汗出者”,這是【傷寒論】所說的桂枝湯證,也是在春天所發“溫病”的表現。


發熱汗出者,以風寒困於脾胃,導致脾胃滯,陽氣不能外宣,熱結中焦。

熱結中焦,就是“衛強”的表現。


“衛氣”就是人體的陽氣,是中樞神經系統活躍的表現。

當脾胃滯,也就是人體被風寒深困,導致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所產生的熱不能外宣(散熱)。


“榮”者,血也。血的溫度就是人體中樞神經恆溫器的溫度。


也就是說,當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溫度高於血液時,就是【傷寒論】所說的榮弱衛強。此時,人體則會啟動發汗機制,作出緊急的散熱。


***

人在勞動時,驚恐時、緊張時、疼痛時的出汗,都是基於“榮弱衛強”這一醫理。


只是脾胃風寒越重,也就是身體越虛弱的人,人體越容易出汗,出的汗量越多,甚至於大汗淋漓。


***


“此為榮弱衛強,故使汗出,欲救邪風者,宜桂枝湯。”


桂枝湯治自汗出,並非是甚麼“調和營衛”的新理論,就是治脾胃虛弱,風寒深困的太陽病。所以,風寒既散,自汗則止。



易龍          05/02/2023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