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2月19日 星期日

太陽病(23)

 太陽病(23)
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太陽病,過經十餘日,反二三下之,後四五日,柴胡證仍在者,先與小柴胡湯。”


“太陽病,過經十餘日” 

病人患太陽病(風寒外感)十多天。


“反二三下之”

醫者不但沒有為其溫散風寒,反以清熱攻下三番兩次醫之。


“後四五日,柴胡證仍在者,先與小柴胡湯。”

四五日後,若柴胡湯證仍在(腸胃氣脹郁熱),可先給與小柴胡湯調和其腸胃。


*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嘔不止,心下急,鬱鬱微煩者,為未解也,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。” 


“嘔不止,心下急,鬱鬱微煩者,為未解也”

服小柴胡湯後仍然嘔不止,心下氣脹急,有鬱鬱微煩熱者,以其腸胃氣滯熱郁不能解之故。


為何腸胃氣滯熱郁?


因為醫以清熱攻下為治,導致表邪下陷深困腸胃,令腸胃失去運化功能,生氣更盛,故出現便秘、氣滯脹的現象。


”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。”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大柴胡湯方: 

柴胡半斤,味甘平;黃芩三兩,味苦寒;芍藥三兩,味酸,微寒;半夏半升,洗,味辛溫;生薑五兩,切,味辛溫;枳實四枚,炙,味苦寒;大棗十二枚,擘,味甘溫;大黃二兩,味苦寒。” 


此方重點在理其氣滯,舒緩腸胃脹滿。


柴胡半斤,味甘平:舒緩腸胃緊張。

黃芩三兩,味苦寒:清裡熱,舒緩煩熱。

芍藥三兩,味酸,微寒:舒緩腸胃緊張。

半夏半升,洗,味辛溫:加強腸胃蠕動,增加往下推動功能。

生薑五兩,切,味辛溫:溫脾胃,散風寒,驅除胃氣,中和苦寒藥不良效果。

枳實四枚,炙,味苦寒:加強腸胃蠕動,理氣舒緩腸胃緊張。

大棗十二枚,擘,味甘溫:溫補脾胃,中和苦寒藥不良效果。

大黃二兩,味苦寒:加強腸胃蠕動。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右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”


此藥方先煎去一半水份,去滓,所提取藥的份量已定;再煎去一半水,以減少藥中苦寒有毒成份,同時濃縮有效成份,使病者不必大量服下過多液體,導致胃脹反胃。



易龍        15/02/2023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