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2月8日 星期三

太陽病(19)

 太陽病(19)



【傷寒論】:

“血弱氣盡,腠理開,邪氣因入,與正氣相搏,結於脅下。

正邪分爭,往來寒熱,休作有時,默默不欲飲食。”


“血弱氣盡,腠理開“ 何解?


人之血弱氣盡,必先脾胃先虛弱。由於脾胃弱,再被風寒所困,導致食滯熱積於腸胃,則腠理開而汗出。


“邪氣因入,與正氣相搏,結於脅下” 何解?


邪氣者,寒氣也。人體脾胃因受風寒所傷,故出現“裡寒生脹滿”。

導致腸胃脹滿之氣從何而來?


***

今天我們知道這些令腸胃脹滿的氣,是當人體腸胃受了風寒,體溫下降時,人體的免疫系統失去對腸胃中寄生在腸胃表面細菌(平日無病時稱為益生菌)的調控,導致這些細菌過度活躍(其中包括幽門螺旋菌、艱難梭菌等等),在胃和腸道中產生大量氣體。


在胃部的幽門螺旋菌會分解胃酸(HCl),形成大量的氫氣在胃部積聚。這些氫氣因為遠輕於空氣,所以其上升力度和膨脹力也強,結果,對胸部造成擠壓感(胸部脹悶感),或是在心口形成一大腫脹物(痞)。


由於西藥的質子泵阻厥劑能抑制90%以上的人體正常胃酸分泌,令幽門螺旋菌失去製造氫氣的源料,故能暫時能減少胃氣脹。


胃氣脹是胃酸倒流的根本原因。因為胃氣脹壓迫胃的賁門(胃與食道之間的關門),導致賁門間中打開洩氣;這時,胃酸與胃中的的東西也隨之而出,就造成了胃酸倒流和反胃的情況。


然而,胃酸是人體分泌出來幫助消化,殺滅所有進入腸胃的病毒和微生物的重要防線,也是刺激胃部神經,激活腦幹的重要物質。所以,抑制胃酸分泌,只會為人體帶來不良效果,並沒有任何的治療作用。


***


“正邪分爭,往來寒熱,休作有時” 何解 ?


以下【黃帝內經】已經給了解說。


【黃帝內經·素問62】:

“帝曰:陽盛生外熱,柰何?

歧伯曰:上焦不通利,則皮膚緻密腠理閉塞,玄府不通,衛氣不得泄越,故外熱。

帝曰:陰盛生內寒,柰何?

歧伯曰:厥氣上逆,寒氣積於胸中而不寫,不寫則溫氣去,寒獨留,則血凝泣,凝則脈不通,其脈盛大以濇,故中寒。”


“中風”的病人,其寒熱往來的原因在於風寒困於腸胃,導致“衛氣”積聚於胃,故熱。“衛氣”隨汗而外洩,則裡陽虛,故寒。

這一過程在風寒困胃期間會重複出現(這就是潮熱和女性更年期潮熱的真正病因),故“休作有時”。


“默默不欲飲食” 何解 ?


以胃氣脹滿,故“默默不欲飲食”。


*


【傷寒論】:

“藏府相連,其痛必下,邪高痛下,故使嘔也。小柴胡湯主之。”


“藏府相連” 是指腸胃器官相連。


“其痛必下,邪高痛下,故使嘔也。小柴胡湯主之。”


腸胃的痛由氣滯脹所致。這些胃氣會因腸胃的蠕動而往下走,故其痛必下。


在邪高之時(氣在胃口之時),令胃氣從賁門洩出,無令其下移。


*


【傷寒論】:

“服柴胡湯已,渴者屬陽明也,以法治之。” 


渴者,以胃陽生熱之故。



易龍           08/02/2023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