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

太陽病(16)

 太陽病(16)



【傷寒論】:

“本發汗而復下之,此為逆也;若先發汗,治不為逆。”


本發汗而復下之:太陽病發熱,當溫裡解表,以中焦之熱驅散寒邪。然而,醫者以清熱攻下之法,去掉中焦積熱,以達到暫時退熱的療效。


此為逆也:當發汗而以攻下為治,是違反了人體自然修復的原則,故稱為“逆”。


***

要判斷事情的對錯,必定要有理據;故要判斷治療方法的對錯,當依據人體正常的生理運作和自我修復的原則來判斷。


人體運作的原則,是由中樞神經系統(五藏)為主要產生熱(陽氣)後,由裡面沿著散開外走的神經細胞往外傳送到皮毛,令到人體由裡到外每一層次的細胞組織,得到足夠熱量的溫煦,從而抑制在神經細胞和其他細胞內病毒的活躍性。


然而,所謂受外感風寒,就是神經細胞(尤其是較近表面的神經細胞)因體溫嚴重流失,導致細胞內病毒活躍和釋出,阻礙了神經細胞傳送熱和調控散熱的功能。


所謂治病,就是要將受到破壞的神經細胞功能修復逆轉過來,令人體可以再次自我不斷進行由裡面產生熱,再一層一層往外傳送熱,溫煦人體所有細胞組織這一程序。


溫裡散寒的治療,是模仿人體自身運作規律的治療方法,所以能夠令人體恢復正常後,就可以停藥,待人體自身繼續的運作就可以了。


清熱攻下,只是以急速瀉走積聚在中焦熱的方法,是舒緩症狀的方法而已。若然積熱對人體未造成明顯嚴重的影響,以攻下清熱的方法,是會削弱中焦陽氣,導致人體無力往外傳送熱,則會失去抑制或滅活已被激活的病毒功能,也就是無力“解表”。


若然攻下清熱過度,更是會令人體大量的熱流失,導致裡寒的情況。這種情況,就會將病毒活躍的層次變得更廣、更深(也就是所謂引外感入裡的現象。)。


***


若先發汗,治不為逆:若先溫裡散寒,順著人體生理的規律而治療,這是正確的治療。



【傷寒論】:

”本先下之,而反汗之為逆;若先下之,治不為逆。“ 


本先下之,而反汗之為逆:由於脾胃為風寒所傷,嚴重導致腸胃食滯積熱,不能運化,導致人體出現嚴重的不適症狀。

若然此時溫裡發汗,是為“強發汗”。


若先下之,治不為逆:若先治腸胃,令食滯積熱消去,腸胃得以正常運作;若外感依然存在,再以溫裡散寒治之。


醫者當知,“下”不一定是說攻下清熱,是邪、熱從糞便排出的意思。
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傷寒醫下之,續得下利,清穀不止,身疼痛者,急當救裏;後身疼痛,清便自調者,急當救表。救裏宜四逆湯,救表宜桂枝湯。” 


傷寒醫下之,續得下利,清穀不止,身疼痛者:醫者以攻下清熱法治療,導致中焦陽氣嚴重流失,出現虛寒腹瀉的現象;而外感依然未解。


急當救裏:雖然太陽病仍在,也得先治裡寒,不然,也是無法解表的,是為“強發汗”。


後身疼痛,清便自調者,急當救表:若錯誤使用了攻下清熱,中焦陽氣仍可,而外感仍在,則當先治其外。


救裏宜四逆湯,救表宜桂枝湯:以四逆湯溫補脾胃陽氣,桂枝湯治脾胃虛弱外感。



【傷寒論】:

”病發熱,頭痛,脈反沉,若不差,身體疼痛,當救其裏,宜四逆湯。 “


病發熱,頭痛,脈反沉:脈反沈,以其裡陽不足,寒氣深厥之故。

病發熱,當為低熱。以其人胃陽郁結所致,並非真的正常發熱。


身體疼痛,當救其裏,宜四逆湯:縱然有外感深困,因裡陽不足,必先治其裡,故用四逆湯。




易龍          29/09/2022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