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

胃氣 (1)

胃氣 (1)


【傷寒論】:「五月之時,陽氣在表,中虛冷,以陽氣內微,不能勝冷,故欲著複衣。十一月之時,陽氣在裏,中煩熱,以陰氣內弱,不能勝熱,故欲裸其身。

【黃帝內經.素問】:「所謂陰者,真藏也,見則為敗,敗必死也。所謂陽者,胃脘之陽也。」

【黃帝內經.素問】:「脈實則脹,虛則泄。」

【黃帝內經】和【傷寒論】所提及的“”,是指人體解剖器官的“胃”嗎?
為何胃氣”在中醫學來說是那麼的重要?
沒有胃氣”真的會死嗎?
”的冷熱,為何會影響人體調節溫度的機制?

在西醫學流行的今天,有許多病人都因腫瘤或過於潰爛而切除了胃;這些人是否就沒有胃氣”?

胃氣”,就是中醫學所說的“臟腑之氣”。
“臟腑之氣”與真實的臟腑器官是不同的。
“臟腑之氣”是控制臟腑器官的根源,是臟腑器官活動能力的根本;所以,“臟腑之氣”的強弱表現,也就是臟腑器官活動能力強弱的表現。同時,這“臟腑之氣”的強弱,也直接影響臟腑器官的健康狀況。所以,古人說:“脈為病之先”就是這一意義。

“臟腑之氣”並不藏在臟腑器官之內,不然,當人體切除了某個臟腑器官,那個臟腑器官的“臟腑之氣”就會消失;根據【黃帝內經】所說,人體若缺了任何一個“臟腑之氣”,都是必死無言。事實在臨床上的表現,縱然切除了某一臟腑器官,其“臟腑之氣”在脈象上的表現仍然是存在的。

【黃帝內經】說臟藏“”,這“”就是“臟腑之氣”。而整部【黃帝內經】當中所提及的“臟腑”,絕大多數是說“臟腑之氣”,並不是在說臟腑器官。這一點,也就是使後世學習中醫之人疑惑難解之處,亦是造成今天中醫學說難以符合現代解剖生理學的關鍵處;使現代人覺得中醫不合乎科學,難以理解。

其實,現代解剖生理學也有“臟腑之氣”,只是如今的人用不同的名稱來形容。
現代解剖生理學以神經系統來表達【黃帝內經】所說的臟腑之氣”,而對神經系統對臟腑器官的影響的重視性卻遠不及中國古人。

脈象的表現是中國古人對“臟腑之氣”在外表現的總結,並非臟腑器官直接的表現。而“胃氣”在“臟腑之氣”之中,更是重中之重。

到底臟腑之氣”藏在哪裡?
胃氣”又為何如此重要?
胃氣”當根源自哪?

【黃帝內經.素問】:「平人之常氣稟於者,平人之常氣也。人無胃氣曰逆,逆者死。」

【黃帝內經.素問】:「四支皆稟氣於,而不得至經,必因於脾,乃得稟也。今脾病不能為行其津液,四支不得稟水穀氣,氣日以衰,脈道不利,筋骨肌肉,皆無氣以生,故不用焉。」

【黃帝內經.素問】:「歧伯曰:腎者,之關也。關門不利,故聚水而從其類也,上下溢於皮膚,故為胕腫,胕腫者,聚水而生病也。


”與“”的關係,為何“腎者,之關也”?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