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

有胃氣者生

 有胃氣者生


【傷寒論】:

「……因復下之,心下痞,表裏俱虛,陰陽氣並竭;無陽則陰獨,復加燒針,因胸煩,面色青黃,膚瞤者,難治;今色微黃,手足溫者,易愈。」



“因復下之,心下痞,表裏俱虛,陰陽氣並竭”:


醫者見病者裡有積熱,故又以清熱攻下之法欲去其熱;結果,導致裡虛,外寒下陷,出現“心下痞”。

整體而言,先強發其汗(散其陽氣),後清熱攻下(清其陰氣),結果導致病者“表裏俱虛,陰陽氣並竭”。


“無陽則陰獨,復加燒針,因胸煩,面色青黃,膚瞤者,難治”:


為何會出現“無陽則陰獨”?


無陽的原因在於病者本裡氣(陰氣)虛,氣本無力往外走,再加上外為風寒所困,或再加上清熱攻下,令裡面陰氣更虛,寒邪下陷深困,氣更是無力往外走所造成。


此時,陰氣(裡面氣)被寒邪獨困於裡,故出現外無陽氣,只剩下獨陰於裡。醫者若復加燒針,則外熱加重病者裡積困之熱(陰氣,即裡面氣) 。

若病者出現胸煩,面色青黃,膚瞤者,是為難治。



“今色微黃,手足溫者,易愈”:


若病者出現胸煩,膚色微黃,手足溫者,是為易愈。


為何?


面色青黃,膚瞤者,是血糖過低的表現(是由於胃脹導致血糖下降的表現)。因為胃氣脹導致血糖下降,病者自我提升血糖的機制無力運作,要治好病者的病,必先要從外著手提升血糖,所以此類病者是為難治。


膚色微黃,手足溫者,以病者雖然胃氣脹滿導致膽汁難於排出(膚色微黃的因由),但其人手足溫表現出其自我提升血糖的能力未衰,血糖未見過低,故病者的病是為易愈。


這一醫理就是有胃氣者生,無胃氣者死的真諦所在(分別就是血糖的高或低)。


***

一般研讀【傷寒論】者都會忽視這些條文;然而,這些條文的背後,才是醫學真理的所在。醫者若不能讀懂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條文,根本就不能讀懂【傷寒論】;用藥治病,只能死板板的跟西醫用藥一樣;就是痛症,就用止痛藥;炎症,就用消炎藥。根本就遠離了【黃帝內經】和【傷寒論】所強調的“治病必求於本”的醫治原則。

***


易龍       07/04/2024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