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

太陽病(32)

 太陽病(32)



【傷寒論】:

「形作傷寒,其脈不弦緊而弱。

弱者必渴,被火者必譫語。

弱者發熱、脈浮,解之當汗出愈。」


“形作傷寒,其脈不弦緊而弱”


病人症狀似作“傷寒”病,然而其人脈象不弦緊,反而脈弱。


“弱者必渴,被火者必譫語”


脈弱者,其人必渴。

為何必渴?


【黃帝內經·素問29】

「藏府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,故為胃行其津液。」


【黃帝內經·素問29】

「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。」


以其人脾胃虛弱,胃氣虛故不能授氣於五藏,故脈弱;脾氣虛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,故“必渴”。


若以火灸強發其汗,因脾胃失其運化,大熱入胃,導致胃脹滿而血糖下降,熱積上擾中樞神經(心神),故“必譫語”。


【黃帝內經·素問45】

「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,陰氣虛,則陽氣入,陽氣入,則胃不和,胃不和,則精氣竭,精氣竭,則不營其四支也。」



“弱者發熱、脈浮,解之當汗出愈”


“弱者發熱、脈浮”,以其人胃氣未衰,欲解其外感,當發汗解表。



【傷寒論】:

「太陽病,以火熏之,不得汗,其人必躁,到經不解,必清血,名為火邪。」 


“太陽病”


無論病者是“傷寒”症狀,或是“中風”症狀,其人都無汗出。


“以火熏之,不得汗,其人必躁”


以火灸強發汗,卻不得其汗,相反,熱入於胃,導致病人出現煩躁。


“到經不解,必清血,名為火邪”


“到經不解”,是甚麼意思?


到經,是指熱入陽明經。

醫者本欲以火灸強發汗,然而,熱入卻未見發汗,故病“不解”。

由於外感風寒不能散,加上火灸熱入,令更多熱積聚於陽明,故“必清血”。


“清血”,出血也。

“火邪”,火灸之熱。凡熱積聚過多,偏離了人體正常運作的所需,都屬於“邪”。



【傷寒論】:

「脈浮熱甚,反灸之,此為實。實以虛治,因火而動,必咽燥唾血。」


“脈浮熱甚,反灸之,此為實”


脈浮,是外為風寒所困,故導致裡“熱甚”。

這種證型是“實證”。


***

【黃帝內經】說了,凡“實證”,是邪氣實;“虛證”,是正氣虛。

***


現在病者因風寒所困而出現裡熱積聚,是為“實證”。

其人脈浮,是其正氣未虛,有力驅邪的表現。

醫者不但不解表驅其風寒,相反,欲以火灸強行發汗,導致風寒未解,熱入陽明,是“實實”的錯誤治療。


“實以虛治,因火而動,必咽燥唾血”


“實以虛治”,就是本是實證,卻以虛證來治療,也就是“實實”的錯誤治療。

“實實”,是補其有餘的錯誤治療。


“因火而動”是一種抽象的概念,並非真的熱血沸騰,如火山爆發般出血。

真實的生理狀況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熱因被風寒所困而無出路(人體的散熱系統受到風寒(病毒)的破壞。),當陽明胃經的熱又被火灸增加了,導致原本由腸胃排走的熱反攻中樞神經系統,導致全身多餘積聚的熱由中樞神經系統輸送到全身。

人體的全身血管,每一寸都分佈著神經,用以調節人體的血壓。當這些多餘的熱沿著神經細胞由中樞神經系統輸送到血管壁,若該處的血管壁已被病毒(風寒)所污染,則會出現發炎(因多餘的熱提升了該處的免疫反應),導致血管壁的密度改變或潰爛,故出現血管糜爛或出血的現象。


***

眼底的濕性黃斑出血和糖尿病人所出現的血管糜爛,都是因為血管壁被病毒污染了而導致的發炎所致,並非由高血糖所致。高血糖導致血管糜爛的理論,只是西醫學錯誤的假設論,在現實中是不會發生的。

***


“必咽燥唾血”,因其部位受了風寒而發炎的原故。



易龍        11/09/2023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