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6月26日 星期一

太陽病(27)

 太陽病(27)


【傷寒論】:

「太陽病不解,熱結膀胱,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。

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,當先解外。」


“太陽病不解,熱結膀胱”


太陽病不解,為何會熱結膀胱?


膀胱,是太陽經的府。府者,藏物處。膀胱所收納的東西是尿液。除了尿液,膀胱還為其所屬的經脈收納“陽氣”,也就是膀胱經神經細胞所產生的熱。這也是府屬陽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。


藏與府最大不同的地方是:

1. 藏在中樞神經系統中,在人體的裡,在整個神經系統的運作源頭,也就是在所有經脈的源頭,是“陽氣”生化的元始點。

2. 府在中樞神經系統以外,在神經系統的末端,在人體的外表,在整個神經系統的運作末端,也就是在所有經脈的末端,是“陽氣”運行走盡的終點。


胃:收納足陽明經陽氣,透過食物而排出。

大腸:收納手陽明經陽氣,透過食物而排出。

小腸:收納手太陽經陽氣,透過食物而排出。

膀胱(排尿道):收納足太陽經陽氣,透過尿液而排出。

膽(肝膽排泄道):收納足少陽經陽氣,透肝排泄物(主要是膽汁)而排出。

三焦(淋巴系統):收納手少陽經陽氣,透過汗液而排出。


當膀胱同時受了風寒,導致排尿功能出了問題,則膀胱經的熱無法排去;加上太陽經為風寒所困,經脈之熱受困,不能透過皮膚散去,故熱積蓄膀胱更甚。


“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”


其人為何如狂(發狂)?


發狂,是陽明胃經積熱的表現。為何會出現在太陽膀胱經熱蓄?


從臨床人體生理學來說,只有人體的腦幹(神經系統激活區)積熱,也就是常見的陽明胃經積熱,才會令腦幹激活區過於活躍,導致整個神經系統過於興奮。

如今,太陽膀胱經積熱,出現了陽明胃經積熱的同樣症狀;也就說明了,太陽膀胱經也同腦幹激活區有關係。


***

《太陽病08》


【傷寒論】:

”太陽病,脈浮緊,無汗,發熱,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證仍在,此當發其汗。服藥已微除,其人發煩、目瞑,劇者必衄 ,衄乃解。所以然者,陽氣重故也。麻黃湯主之。“


劇者必衄 ,衄乃解:劇者,陽氣重郁結也。


這裡的陽氣重郁結,跟熱郁結於膀胱是同一原理。


陽氣為何會重郁結?


以其人”表證仍在“,風寒困於表之故。


劇者必衄,就是後世所謂的熱迫血妄行。故後世治療出血者,常以清熱止血為治。


“血自下,下者愈”,跟“劇者必衄 ,衄乃解”,是同一的原理,就是熱隨血出,故“如狂”和“發煩”乃解。


***


“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,當先解外”


為何“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”?


原因有二:

1. 外困風寒未解,若先行清熱攻下,則導致外寒深困,更難驅散。

2. 若外寒未能驅散,則阻礙人體陽氣往外宣散,使陽氣再次郁結於府,使病者再次如狂。


故“當先解外”。

這是醫者治理所有外感病人必須知道,也是必須依從的法則。不然,則會將其病變成“壞證”或是西醫學所說的“後遺症”。


【黃帝內經·素問37】:

「胞移熱於膀胱,則癃溺血。

膀胱移熱於小腸,鬲腸不便,上為口麋。」


易龍         05/03/2023










2023年6月21日 星期三

太陽病(26)

 太陽病(26)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傷寒十三日不解,過經,譫語者,以有熱也,當以湯下之。

若小便利者,大便當硬,而反下利,脈調和者,知醫以丸藥下之,非其治也。”


“傷寒十三日不解”

病者患傷寒十三日未治癒。


十三日有何意義?

意思是指其傷寒困於人體已過六經兩循環,十三日是第三次過經的開始。

也就是說病者氣血差(免疫力差),被病毒久困不能癒。


“過經,譫語者,以有熱也”

傷寒繼續困病者,病者出現“譫語”情況。


“譫語”是甚麼情況?


譫語者,因病人意識不太清醒,低聲胡言亂語的情況。

其病因因病者腸胃積熱時間太長,導致邪熱傷於心(腦神經),故譫語。


“當以湯下之”

急則先治其標,故以湯藥急下去其積熱。


“若小便利者,大便當硬;而反下利,脈調和者”

小便利者,小便暢順也。又因其人若大便硬,則腸胃積熱盛,則口渴多飲,故小便多。

如今大便不硬,反而腹瀉,但脈調和者。是何原因?


“知醫以丸藥下之,非其治也”

此病者脈調和,並寒厥腸胃導致腹瀉之象。哪為何會腹瀉?

以先前醫者以寒涼攻下丸藥治之,導致病者外寒深陷,困於脾胃。寒涼丸藥傷及腸胃功能,外困風寒使脾胃失其運化,故腸胃因寒而不能吸水,熱隨腸中之物因失運化而不能排出,積聚於腸胃中,最終反流入裡,傷於五藏(中樞神經),導致“譫語”。


***

如此說來,病者為何傷寒十三日未解? 

是醫者治療錯誤之過所導致。


***


*


【傷寒論】:

“若自下利者,脈當微厥,今反和者,此為內實也,調胃承氣湯主之。”


“若自下利者,脈當微厥”

若病人腹瀉者,其脈當微厥,不應“和”。

厥,因寒氣阻厥而不暢順。


“今反和者,此為內實也”

如今其脈象滑暢,是其腸胃有熱積的問題。

實者,熱積也。


“調胃承氣湯主之”


易龍       21/02/2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