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

太陽病(16)

 太陽病(16)



【傷寒論】:

“本發汗而復下之,此為逆也;若先發汗,治不為逆。”


本發汗而復下之:太陽病發熱,當溫裡解表,以中焦之熱驅散寒邪。然而,醫者以清熱攻下之法,去掉中焦積熱,以達到暫時退熱的療效。


此為逆也:當發汗而以攻下為治,是違反了人體自然修復的原則,故稱為“逆”。


***

要判斷事情的對錯,必定要有理據;故要判斷治療方法的對錯,當依據人體正常的生理運作和自我修復的原則來判斷。


人體運作的原則,是由中樞神經系統(五藏)為主要產生熱(陽氣)後,由裡面沿著散開外走的神經細胞往外傳送到皮毛,令到人體由裡到外每一層次的細胞組織,得到足夠熱量的溫煦,從而抑制在神經細胞和其他細胞內病毒的活躍性。


然而,所謂受外感風寒,就是神經細胞(尤其是較近表面的神經細胞)因體溫嚴重流失,導致細胞內病毒活躍和釋出,阻礙了神經細胞傳送熱和調控散熱的功能。


所謂治病,就是要將受到破壞的神經細胞功能修復逆轉過來,令人體可以再次自我不斷進行由裡面產生熱,再一層一層往外傳送熱,溫煦人體所有細胞組織這一程序。


溫裡散寒的治療,是模仿人體自身運作規律的治療方法,所以能夠令人體恢復正常後,就可以停藥,待人體自身繼續的運作就可以了。


清熱攻下,只是以急速瀉走積聚在中焦熱的方法,是舒緩症狀的方法而已。若然積熱對人體未造成明顯嚴重的影響,以攻下清熱的方法,是會削弱中焦陽氣,導致人體無力往外傳送熱,則會失去抑制或滅活已被激活的病毒功能,也就是無力“解表”。


若然攻下清熱過度,更是會令人體大量的熱流失,導致裡寒的情況。這種情況,就會將病毒活躍的層次變得更廣、更深(也就是所謂引外感入裡的現象。)。


***


若先發汗,治不為逆:若先溫裡散寒,順著人體生理的規律而治療,這是正確的治療。



【傷寒論】:

”本先下之,而反汗之為逆;若先下之,治不為逆。“ 


本先下之,而反汗之為逆:由於脾胃為風寒所傷,嚴重導致腸胃食滯積熱,不能運化,導致人體出現嚴重的不適症狀。

若然此時溫裡發汗,是為“強發汗”。


若先下之,治不為逆:若先治腸胃,令食滯積熱消去,腸胃得以正常運作;若外感依然存在,再以溫裡散寒治之。


醫者當知,“下”不一定是說攻下清熱,是邪、熱從糞便排出的意思。
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傷寒醫下之,續得下利,清穀不止,身疼痛者,急當救裏;後身疼痛,清便自調者,急當救表。救裏宜四逆湯,救表宜桂枝湯。” 


傷寒醫下之,續得下利,清穀不止,身疼痛者:醫者以攻下清熱法治療,導致中焦陽氣嚴重流失,出現虛寒腹瀉的現象;而外感依然未解。


急當救裏:雖然太陽病仍在,也得先治裡寒,不然,也是無法解表的,是為“強發汗”。


後身疼痛,清便自調者,急當救表:若錯誤使用了攻下清熱,中焦陽氣仍可,而外感仍在,則當先治其外。


救裏宜四逆湯,救表宜桂枝湯:以四逆湯溫補脾胃陽氣,桂枝湯治脾胃虛弱外感。



【傷寒論】:

”病發熱,頭痛,脈反沉,若不差,身體疼痛,當救其裏,宜四逆湯。 “


病發熱,頭痛,脈反沉:脈反沈,以其裡陽不足,寒氣深厥之故。

病發熱,當為低熱。以其人胃陽郁結所致,並非真的正常發熱。


身體疼痛,當救其裏,宜四逆湯:縱然有外感深困,因裡陽不足,必先治其裡,故用四逆湯。




易龍          29/09/2022









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

太陽病(15)

 太陽病(15)



【傷寒論】:

”太陽病發汗,汗出不解,其人仍發熱,心下悸,頭眩,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者,真武湯主之。“ 


太陽病發汗,汗出不解:此人中焦為風寒所傷,導致胃寒滯;以溫熱強發汗,導致胃中脹滿,氣虛無力(因血糖下降),大汗淋漓。這種的出汗,不但不能解表散寒,相反,導致人體更傷。


*


其人仍發熱,心下悸,頭眩,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者:


習醫之人必須知道,汗出並不是驅散寒氣的方法,是人體有能力驅散寒氣的表現。然而,不是每種汗出的表現都是驅散寒氣的表現。


1. 無汗:是人體五藏虛寒,陽氣生化不足的表現。

2. 汗出於頭:是人體整體陽氣生化不足的表現。由於頭為陽氣生化之地,乃藏五藏之府,故陽氣只足夠出汗於頭。

3. 汗出全身:是人體整體陽氣生化正常的表現。

4. 大汗淋漓:是人體氣虛,寒氣深厥,陽氣困郁於內的表現。(所謂氣虛,是人體神經細胞缺乏血糖,神經細胞活動功能下降的表現。)


在以上4種情況,只有(3.)的出汗表現,才能達到人體溫體驅寒的目的。故雖然汗出,”其人仍發熱“(這是(4.)的情況)。


為何溫裡解表的治療可以治療風寒(病毒感染)?


人體發燒的原因在於病毒(異性蛋白質)出現於人體體液或血液中。正常的人體免疫系統,會即時對病毒作出攻擊(清除)。整個清除異性蛋白質機制,在人體被稱為“發炎”;其外在的徵狀表現就是紅、腫、熱(發燒)、痛。


發燒在發炎機制中有何作用?


發燒就是將人體溫度提升高過正常人體溫度,也就是超過攝氏37度。


人體提升體溫有3大目的:

1. 提升人體所有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,也就是提升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(提升免疫力)。

2. 抑制細胞內病毒的活躍性、抑制病毒的繁殖。

3. 滅活細胞內、外的病毒,令已釋放出細胞外的病毒失去黏附上細胞的能力,繼而使病毒失去再次鑽進細胞內的能力。


由於長期使用中藥寒涼清熱藥,或是西醫藥長期使用消炎退燒止痛藥、類固醇、抗生素、免疫抑制劑等等寒涼性質的西藥,或是長期生活在寒冷環境(冷氣),或是長期進食寒涼、生冷食物;都會嚴重的降低體溫,削弱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。這些行為,將以上3種人體的運作完全拖垮,導致病毒嚴重的在細胞內繁殖,嚴重的積聚在細胞外,更廣泛的擴散到其他細胞。這就是濕疹、類風濕病、所有長期炎症發生的原因,也是導致重症年輕化的最重要原因。


當人體血液中的病毒被清除,或免疫力被寒涼清熱藥或西藥的消炎退燒止痛藥壓下去,人體提升體溫(發燒)的機制就會撤去,體溫就會透過出汗回落去正常的體溫。


1. 若然人體免疫力不足(只有能力導致發炎),人體中的病毒(異性蛋白質)無法被清除,人體就會處於長時間發燒,或有冒汗(這種情況最為常見),或無汗(這種情況較少見)。

2. 若然人體免疫力正常,再加上溫裡散寒藥的輔助,人體中的病毒(異性蛋白質)會以快速被清除、滅活,人體就會因應病毒被清除的情況,逐步透過出汗降低人體體溫,直至回復正常。所以,其出汗的速度是較緩慢,不會大汗淋漓。

3. 若然當人體免疫力被寒涼清熱藥或西藥的消炎退燒止痛藥壓下去,人體提升體溫(發燒)的機制就會撤去,體溫就會透過出汗回落去正常體溫。由於人體恆溫中心的降溫速度太快,相對來說,人體就有大量熱的積聚;所以,急速出汗散熱,導致大汗淋漓。


為何血糖低下會導致大汗淋漓?


由於人體恆溫中心是神經細胞,在缺乏血糖的情況下,這一組神經細胞組織的功能容易受到影響,人體的溫度不能保持於正常溫度,急速下降,故導致人體大汗淋漓的出冷汗降溫,以符合恆溫中心的要求溫度。



真武湯主之:

茯苓:穩定神經的功能。

芍藥:減低胃部收縮力。

生薑:增加腸胃蠕動,化胃氣。

白朮:增加神經功能。

附子:提升神經細胞的功能,增加其攝取血糖的能力。


【傷寒論】:

”真武湯方: 

茯苓三兩,甘平;芍藥三兩,酸;生薑三兩,切,辛溫;白朮二兩,甘溫;附子一枚,炮,去皮,破八片,辛熱。“ 


“右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”


為何以“真武”命名這湯?


真武,又稱玄武,是鎮守北方寒水之地神獸,跟西方白虎,東方青龍是一類的。


由於真武湯所治療的病人,其症狀是大汗淋漓、心下悸,頭眩,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等虛寒的表現。古人以寒水在人體氾濫為病,故將此湯命名為“真武湯”。事實上,寒水為患,只是低血糖導致冷汗大汗淋漓的錯覺。



*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咽喉乾燥者,不可發汗。 ”

     

【傷寒論】:

”淋家不可發汗,發汗必便血。“


【傷寒論】:    

“瘡家雖身疼痛,不可發汗,發汗則痙。” 


【傷寒論】:

”衄家不可發汗,汗出必額上陷,脈急緊,直視不能眴,不得眠。“ 


【傷寒論】:     

“亡血家,不可發汗,發汗則寒慄而振。” 


【傷寒論】:

”汗家重發汗,必恍惚心亂,小便已陰疼,與禹餘糧丸。闕。 


【傷寒論】:

”病人有寒,復發汗,胃中冷,必吐蚘。 “


以上的發汗,是強發汗的意思,並非不能解表,或散寒,習醫者謹記,不能誤解,作出誤治。




易龍          22/09/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