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

太陽病(11)

 太陽病(11)



【傷寒論】: 

“發汗後,腹脹滿者,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。” 


為何發汗後,會出現腹脹滿?

與食錯寒涼生冷食物的脹滿有差別嗎?


病者脾胃本虛寒,胃中已生滿胃氣;只因脾胃虛寒,又為風寒所困,所以運化無力,縱然是胃中充滿胃氣,也不會感到脹滿。


人體腸胃的脹滿感,來自胃壁收縮時的壓力感。當醫者用藥治病時,若只針對外感風寒,以溫裡散寒之法;而沒有顧及病者腸胃虛寒這一問題,則會導致風寒散去,腸胃運化功能恢復,胃中卻仍然是滿了胃氣,故大大增加了胃壁的壓力,導致腹脹滿。


【傷寒論】:

”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方: 

厚朴半斤,去皮,炙,味苦溫;生薑半斤,切,味辛溫;半夏半斤,洗,味辛平;人參一兩,味甘溫;甘草二兩,炙,味甘平。 “

“右五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” 


厚朴:有減緩平滑肌收縮的作用,但不影響腸胃的正常蠕動功能。

生薑:散風寒,驅胃氣,減低嘔吐神經對胃壁的收縮調控,但可以增加腸胃整體的功能。

半夏:與生薑的作用類似,但無散風寒作用,其減低嘔吐神經對胃壁的收縮調控,增加腸胃蠕動功能要比生薑強。

人參:補氣,提升腸胃整體功能。

炙甘草:調和諸藥。同時,有緩和腸胃的活躍性。


所謂的“梅核氣”,是甚麼回事?


“梅核氣”,實質是胃氣脹在咽喉的投射點,所以,只是一種神經感覺,並沒有甚麼異常結構。

所以,治療“梅核氣”的重點在於治療胃。因此,半夏厚朴湯的治療對象是胃,不是咽喉。


只要將胃的情況恢復正常,就能徹底治癒“梅核氣”,不一定要用半夏厚朴湯的治療。



【傷寒論】:

”傷寒,若吐若下後,心下逆滿,氣上衝胸,起則頭眩,脈沉緊,發汗則動經,身為振振搖者,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。 ”


傷寒,若吐若下後:受了風寒,不以解表為治;反而以吐法或攻下法為治,導致人體的腸胃嚴重虛寒。


為何會以吐法,或攻下法來治病?

以其人脾胃虛受了風寒,因受風寒所困,出現腸胃運化失常;故大多數受風寒之人都會出現胸悶欲嘔,大便不通。故見病治病之醫者,以吐法或攻下法治之。


其人若脾胃較強者,去其腸胃滯脹不適,則可暫時舒緩人體不適,達到所謂的治療效果;但同時也是會將風寒引進體內。

若其人脾胃虛寒者,則會即時出現以下更嚴重的後果。


心下逆滿,氣上衝胸:心下者,胃也。逆滿,胃脹滿也。這些胃氣,若從胃釋出,則氣上衝胸。(這不是這段文字要說的。)

這段文字所說的氣上衝胸,是指“奔豚氣”。

若是指胃氣脹上衝胸,何不用厚朴湯,而轉用苓桂朮甘湯。


“奔豚氣”會在甚麼時候出現?


“奔豚氣”,基本上是小發作的異常腦電波導致,也就是所謂的癲癇。通常在腦幹激活出現問題時,因失去主導的腦電波激活才會產生的。原因是胃的虛寒,對腦幹激活能力下降;同時,加上血糖下降,神經細胞不能正常運作所致。


起則頭眩:從睡臥姿勢起床時,會出現頭眩暈的現象。

為何在起床時會出現頭眩暈?

在睡眠時,人體全晚吸入較冷的空氣,導致受寒的胃更滯,更多胃氣生成,令胃更脹滿。當坐起身時,胃部受壓更大,導致血糖下降,故易出現眩暈和以下的情況。


脈沉緊:脈緊,寒氣重;脈沈,寒氣深困。


發汗則動經:此時若強行溫裡發汗解表,則會令胃部壓力加劇,導致血糖持續下降,令原本虛弱的人體更虛弱,會導致出現心悸、冷汗、振搖等低血糖的表現。這就是“動經”的表現。


身為振振搖者:由於血糖低,腦幹激活無力,故身軟乏力,甚至於氣上衝。這就是“動經”的表現。

在後世常被稱為濕滯所致,因為下面的茯苓、白朮健脾去濕之故。

然則,苓桂朮甘湯是為“奔豚氣”而設,也就是為脾胃虛寒而設。


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:以此湯溫健脾胃,去水濕,散風寒,補脾胃。


【傷寒論】:

”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方: 

茯苓四兩,味甘平;桂枝三兩,去皮,味辛熱;白朮二兩,味苦,甘溫;甘草二兩,炙,味甘平。 

右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溫三服。“ 



從上文可以清楚看到,腸胃受了風寒,若治療失當,可以導致更嚴重的問題。




易龍     30/06/2022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