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

從“大青龍湯”說“熱氣”

從“大青龍湯”說熱氣


【傷寒論】:「太陽中風,脈浮緊,發熱惡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煩躁者,大青龍湯主之。」

大青龍湯方
麻黃六兩桂枝二兩炙甘草二兩杏仁四十箇,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,石膏如雞子大。

太陽中風就是指外感風寒之邪侵襲人體最表的一條經脈 ── 足太陽膀胱經,是風寒進入人體之初
此時風寒在表,束困整個人體,使得由內而外擴散的陽氣困於體表,不能外洩由於陽氣本為溫熱之氣,其積蓄則會導致積熱
這積蓄的陽熱之氣若是導致體溫升高,則是“發燒”;若是干擾人體正常的運作,就是世人所稱的“熱氣”或“虛熱”、“虛火”。其常有表現為煩躁、失眠、出血、便秘、生瘡、出疹、口乾苦、咽喉不適等等

然而,你看看張仲景是如何治療“煩躁”這“熱氣”的表現他用了“大青龍湯”為主方
“大青龍湯”是一條以解表為主,清裡熱為輔的方
世人治“熱氣”的方法就是清熱瀉火,也就是用苦寒清熱之品,廣東人口中所說的“涼茶”。一茶倒進去,根本就不理會病因何在,結果是後果嚴重,後患無窮。

張仲景為何要用“大青龍湯”,而不單用苦寒清熱藥?

【傷寒論】:太陽病,外證未解者,不可下也,下之為逆。欲解外者,宜桂枝湯主之。」
張仲景是怎樣說?
“不可下”,就是不可清熱攻下的意思
“下之為逆”,就是錯誤相反的治法

因為“熱氣”的病因是外感風寒所困,所以其根治的方法必定是外散風寒仲景以石膏只在舒緩病者的裡熱,其治本所在仍在解表散寒,所以重用麻黃,以其寒氣固實之故

若不以發散風寒為主,以苦寒清熱為主,有何後果?

張仲景以清熱攻下這錯誤的方法為“”治。
其結果是裡氣消減,無力以抗衡外邪,外感風寒之邪會將更深的陷入人體,更深入的束困人體,使得熱困更深、更重,動則更甚,大汗淋漓。

這時,人體會出現甚麼現象?

這時的人體則會出現世人所說的“熱氣”現象出現裡熱外虛的現象,動則裡熱煩重,外表大汗淋漓。風寒越深,動則裡熱越是煩重,體表越是虛,虛汗越是嚴重。所謂之“虛熱”,以其人本虛,風寒深入之故。


所以,人有虛熱者,醫之過!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