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

中藥應當如何煎煮

中藥應當如何煎煮


傷寒論
桂枝湯方
桂枝三兩,去皮,味辛熱;芍藥三兩,味苦酸,微寒;甘草二兩,炙,味甘平;生薑三兩,切,味辛溫;大棗十二枚,擘,味甘溫。
右五味,咀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適寒溫,服一升。服已須臾,歠熱稀粥一升餘,以助藥力。溫覆令一時許,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,不可令如水流漓,病必不除。若一服汗出病差,停後服,不必盡劑;若不汗,更服,依前法;又不汗,後服小促其間,半日許,令三服盡;若病重者,一日一夜服,周時觀之。服一劑盡,病證猶在者,更作服;若汗不出者,乃服至二劑。


四逆湯方
甘草二兩,炙,味甘平;乾薑一兩半,味辛熱;附子一枚,生用,去皮,破八片,辛,大熱。
右三味,咀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溫再服,強人可大附子一枚,乾薑三兩


小柴胡湯方
柴胡半斤,味苦,微寒;黃芩三兩,味苦寒;人參三兩,味甘溫;甘草三兩,味甘平;半夏半升,洗,味辛溫;生薑三兩,切,味辛溫;大棗十三枚,擘,味甘溫。
右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

以上是傷寒論煎煮藥物的方法,就是煎煮一次,不翻煎根據藥物分量的比例,煎煮出來的藥湯也相對倍大。而煎煮的時間,基本上在用水的分量和藥物的用量上已決定了;根據這一方法,煎煮的時間大致上是相約的

在煎煮中藥的過程中,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?
1.     提取中藥中的成份
2.     減低中藥中有毒成份的毒性
3.     進行化學作用過程
4.     蒸發走不必要的成份
5.     濃縮藥湯

煎煮中藥這過程,是使用中藥的關鍵所在中藥經過煎煮後,已經不再是單味藥的效用,其中所包含的藥用成份,更不是單味藥提取物的總和那麼簡單藥湯中的藥用成份是複雜的,是難以估計的。現代人常常以單味藥可提取的成份來評估一處方的療效,是偏頗的觀念,是“掩耳盜鈴”的行為。

正確使用中藥,中國古人是遠勝於現代人;在煎煮中藥這過程,古人早已明白時間的控制;甚麼藥物需要久煎,甚麼藥物煎煮的時間也不能過長;甚麼藥物需要煎煮,甚麼藥物不用煎煮。這些事情,在東漢的醫書傷寒論中都有詳細的記載

為何藥物只是煎煮一次,不翻煎?
為何煎煮的時間也不能過長,也不能過短?

治外感的藥真的不能久煎嗎?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