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

半表半裡病症

 半表半裡病症


【傷寒論】:

「心下滿,口不欲食,大便硬,脈細者,此為陽微結,必有表,復有裏也。脈沉,亦在裏也。

汗出為陽微。假令純陰結,不得復有外證,悉入在裏。此為半在裏半在外也;脈雖沉緊,不得為少陰病。所以然者,陰不得有汗,今頭汗出,故知非少陰也,可與小柴胡湯。

設不了了者,得屎而解。」



“心下滿,口不欲食,大便硬,脈細者,此為陽微結,必有表,復有裏也。”:

心下滿,以其人胃中多氣脹滿,故心欲食,口不欲食。

大便硬,以其人腸胃陽氣未虛(“脈細者,此為陽微結”),但因氣滯阻礙其運化,故大便停滯腸內時間長,水分吸收過度而乾硬。

脈細者,以其人胃陽不足之故。

此為陽微結,是造成脈細的原因;就是胃陽為寒氣所困(不嚴重),故其人必先有外感(“必有表”),復而入裏。


“脈沉,亦在裏也。”

若脈沈細者,同樣是陽結於裡。



“汗出為陽微。”:

汗出,為有微陽結於裡。


“假令純陰結,不得復有外證,悉入在裏。此為半在裏半在外也。”:

若是單純寒邪厥阻於裡(陰結),其人不應有外證(陽熱汗出),因其邪當全入於裡(陰)。

現在的表現,實為半在裏半在外的現象。


“脈雖沉緊,不得為少陰病。”:

其人脈象雖沈緊(寒氣在裡的脈象),亦不得診斷為少陰病。


為何脈沈緊細,手足冷,不得診斷為少陰病?


“所以然者,陰不得有汗,今頭汗出,故知非少陰也,可與小柴胡湯。”:

因為陰病不得有汗出。如今其人頭汗出,所以,知此非少陰病,是少陽病;故可以給予小柴胡湯治之。


“設不了了者,得屎而解。”:

若其人服小柴胡湯後沒有甚麼特別不適情況,只要待其有大便,其人的病症就可以解除。


***

小柴胡湯的治療功效在於理氣鬆弛腸胃,補氣溫裡,排除腸胃中的氣脹滯;故能解除胸悶、默默不欲食、寒熱往來、頭汗出(虛汗)、煩熱等的少陽症狀。

實質就是調和因外感風寒引致的腸胃氣滯脹滿的不適症狀,所以,得大便而解,以腸胃氣滯已通之故。


後世醫家稱之為“和解少陽”,實在真不知這些醫家到底是否明白甚麼是少陽病症?又是如何調和少陽?


難怪中醫學越走越神化莫測,簡單直接的腸胃氣滯脹滿引致的不適,被後世醫家解說得深不可測,根本連其自身是否明白其中正確的醫理,都是尚未可知。


張仲景在這裡也解說了甚麼是“半表半裡”(少陽病)病證,甚麼是“少陰病”。


少陽病或少陰病都是以其病症為準則,並非以其脈象為最終的診斷標準。


【傷寒論】所說的病發於陰,也就是病發於太陰或少陰,其人不得汗出、發熱;病發於陽,也就是病發於太陽或陽明,其人汗出、發熱。若其人同時出現表陽病症和陰裡病症,就是半表半裡的病證。


然而,半表半裡的病症不是全都可用小柴胡湯治療;小柴胡湯所治療的半表半裡病症,以病發於陽明和少陰,或太陽和太陰。

若病發於太陽和少陰,【傷寒論】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治之;這也是半表半裡的病症。

***


易龍         27/02/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