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

太陽病(24)

 太陽病(24)



【傷寒論】:

“傷寒十三日不解,胸脅滿而嘔,日晡所發潮熱,已而微利。”


“傷寒十三日不解,胸脅滿而嘔”

病者患傷寒十三日,外感風寒仍在,出現胸脅滿而嘔。


為何胸脅滿而嘔?


以其人胃氣脹滿,上頂壓於胸,食滯於胃,故出現胸脅滿而嘔。


“日晡所發潮熱”

日晡,下午4至6點之時。病者此時出現潮熱。


為何會在日晡出現潮熱 ?


因風寒困胃,胃積熱難散,胃熱積至日晡,跟大地表現一樣,是熱積最甚之時,故出現潮熱汗出,腸胃脹滿扭作。


***

所謂人應天時,一日之中應日晡,一年之中應於秋分前,一生之中應40至60歲。


大地之熱,以陽氣積為最而熱盛;人體之熱,以風寒深困程度而出現郁熱盛。


女性更年期潮熱的形成,是因為女性外感風寒積聚到40多歲,就導致散熱系統出現嚴重問題,胃中陽熱不能外散,積熱直至以潮熱汗出方式散熱。並非如西醫學所說,是因為女性賀爾蒙減少的原故,因為許多女性都沒有所謂“更年期”的症狀。


同樣,女性類風濕病發病的年歲多在40多歲,也是因為風寒深困,積熱導致免疫系統略有提升,人體就出現了“溫病”狀態的發炎情況。也因為類風濕病的出現是因為積熱所略略提升的免疫力導致的炎症,故一般醫者都以清熱為本,試圖將其免疫力抑壓下去,直至炎症消失為止。


然而,人體積聚熱的情況與大地積熱的原理是截然不同,人體之積熱在於散熱系統被病毒(風寒)破壞,而積熱的形成,是用以抗拒病毒(風寒)的繼續深入破壞。


可是,絕大多數中醫都不明白以上發病機理,跟西醫學一樣,見病就舒緩其發炎症狀,以削弱人體陽氣為本,幫助病毒橫行擴散,最終達到弱人折壽的惡果也不知道,還以為自己在行醫濟世,實質是在殘害蒼生。


***


”已而微利”

潮熱退,則出現輕瀉。


為何會是如此?


*


【傷寒論】:

“此本柴胡證,下之而不得利,今反利者,知醫以丸藥下之,非其治也。”


“此本柴胡證”

以上病證是柴胡證。

由於病者出現日晡潮熱,醫者誤以為是陽明實熱證,故以攻下為治。


柴胡證與陽明證有何差別 ?

為何兩者都會出現潮熱或是日晡潮熱 ?


***

柴胡證者,以胃虛為風寒所困,氣滯脹滿為特點。也就是在一般中醫來說,屬於肝氣郁結。

陽明證者,以胃家實。病因以胃為風寒所困,導致食滯熱結,故實。

兩者都會出現潮熱汗出,但柴胡湯證有明顯胃氣滯脹症狀,潮熱汗出輕微。

陽明證沒有胃氣滯脹症狀,只有大便不通症狀,潮熱汗出明顯或嚴重。


***


“下之而不得利”

故此證以攻下治之並不會導致腹瀉,只會矢氣多,腸胃繼續脹滿。


“今反利者”

是回答為何“已而微利”。


“知醫以丸藥下之,非其治也”

原因就是醫者以瀉下丸藥醫治此證。

醫者已知病者虛,故不敢湯藥攻下,轉以丸藥下之。然而此證非陽明證,故“非其治也”。意思就是用錯方藥醫治。




易龍        17/02/2023